S-2002-06-次文化尖叫SUBCULTURE SCREAM.jpg
2001/02/28. 20:13 連載於網路《明日報》
2002/06收錄於《阿推製造,次文化尖叫》,尖端出版 ISBN 957-10-2533-X
022-shose.gif

連連看服裝設計師穿什麼球鞋〔可複選〕
022-951613452826.jpg
No022-Higher or Lower
球鞋涅盤境界
圖+文=阿推

球鞋進入流行領域,改變了很多想法,將既有規則破壞,建立新的時尚秩序。一九八O與九O年代,紐約上班族在前往公司途中,會打扮成一種造型,就是正式套裝、腳下踩雙球鞋;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也有類似的趨勢,以洋裝搭配球鞋。這在當時是會被笑到翻筋斗的造型,正是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的基本造型。順便一提的是,襯衫或是西裝配牛仔褲,也是同樣的狀況。

從Low Tech到Hi-Tech
接著,同樣在音樂、登山、滑版、單車、戶外運動等各界熱烈需求下,球鞋由Low Tech發展成Hi-Tech,分得更細,其中的過程蠻有趣好玩。

一九八O年代由「野獸男孩」〔Beastie Boys〕樂團,在紐約開始穿Adidas的Gazelle〔當時根本沒人要穿這種簡單造型、三條線的低科技球鞋〕,讓流行界點燃了球鞋聖火,延燒五、六年至今浮沉,由黑轉紅,由紅又轉黑數次;然後是New Balance。但在之前,每個流行從業人員或像Kate Moss之類的模特兒,下工之後的指定鞋就是Gazelle。一九七O年代的球鞋後起之秀Nike,展開高科技之戰,挾Air原創概念和Just Do It口號一跨長紅至今,仍為此界龍頭老大,其中以95'Air Max涉入流行界最早,之後經典不斷。流行界擁戴Nike的設計師不少,尤其是街頭派〔Street Wear〕的英國和日本最迷球鞋。

日本Bathing Ape的Nigo和Undercover的高橋盾以及Number 9的官下貴裕即是,印象中Alexander McQueen,就常在各大Party穿著Reebok或97'Air Max。而在水長船高的Jordan代言之下,Nike開始有了保值功能,附加價值加上價錢高帳又買不到,偷鞋、搶鞋、排隊買鞋的盛況時有所聞,因此開始投資更多運動員,Tiger Woods就是其中之一,而各式運動的需求也讓Nike開發出各種不同目的的運動鞋,如高爾夫、登山、慢跑之類的球鞋。

回想起當時只有中國強、黑豹、雙鏢布鞋的台灣是有點貧乏,看著國外回來的小留學生穿著Nike,或早期有錢人家小孩穿All Star,公雞牌皮製球鞋、Fila等名牌球鞋,真是忌妒到頭昏,也導致後來亂買的習性。然後台灣漸漸有了更多品牌,但以All Star、Adidas、Nike三大品牌在早期較知名,Puma、Reebok、亞瑟士等次之,Fila、K-Swiss、Avita、Vans、Patric、Saucony、Pony、New Balance、Lotto等品牌都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。冷門品牌也不少,如Vision、Umbro之類的,New Balance美國總統穿過,接著Gazzelle的流行之後,延續了球鞋的流行熱度,學生更是愛到不行。知名品牌間挖空心思想了伊票廣告策略來佔領市場,像口號或電視,報紙、廣告、媒體報導可見一般。

回到流行界
仔細看服裝發表會之後,設計師除來謝致意時,很多人都會閃過腦海,看一下他們穿什麼鞋吧。以Louis Vuitton首席設計師Marc Jacob為例,最進二年可以說只穿All Star低筒布鞋,但他並不是第一位。比利時Raf Simon和日本山口耀司、川久保玲造就玩到不要玩,而且又持續玩呢。而之前Reebok出的Fury充氣鞋,造型炫麗異常,脫離大家想像,W&LT設計師和Alexander McQueen也是愛用者,不管日常生活或接受訪問,工作、玩樂都穿著它們,從I-D或FACE等雜誌訪問,可看到他們穿球鞋頻率超高。這表示球鞋是多功能鞋,上山、下海、運動、社交生活、高級宴會、舞池、吃飯都可以穿,因為領導流行的設計師都這樣穿了,所以?

德國女設計師Jil Sander,用德國品牌球鞋Puma作了雙品牌球鞋Easy Rider,反應熱烈。Jil Sander的設計傾向於舒適又正式,休閒帶正經的風格, 她為球鞋跳出來背書,自己理所當然也穿球鞋做「很多」事,而J.P.G有陣子也很迷戀Nike的Hi-Tech系列,幾乎大部分的設計師在世紀末都有球鞋,甚至受到很大影響,講都講不完,如Martin Marqiela為Hermes所設計的Quick球鞋,幾乎是Nike Cortez〔俗稱「阿甘鞋」,是電影《阿甘正傳》中主角穿的鞋〕換掉Mark,再將品管嚴格操作、材質京選後的高檔產品,其他品牌也有類似情形,流行界創意來自各處角落,是學習或抄襲也好,都掩蓋不了原創的光采吧?

球鞋的態度和精神

至少有再觀察和收集的人,多少都知道。設計師的球鞋風如此蔓延,從攝影師到造型師、髮型、模特兒、平面設計師也是球鞋中毒症的代言人,一般民眾大概每人至少有個一、兩雙,重症者大概至少超過一百至兩百雙吧,收藏者就別提了。

早期球鞋,其實是貴族網球運動所穿的,再一八八O年左右,樣式還很像皮鞋。而Converse All Star再Chuck Tayer於一九五O年製作的籃球鞋,為現今或未來埋下了流行風暴的炸藥引信,影響力巨大。週末坐在東區或西門町定點觀察,球鞋和其他鞋比例懸殊,眼見為憑,百聞不如自己一見。

受到Nike、Adidas的歷代經典鞋刺激,新的品牌也不斷出來。個人覺得較矚目且有規劃的是Gravus,鞋子強調不見得要運動才能穿,不運動也能穿,俗稱走路鞋,融合了Hi-Tech和Low Tech的特性,簡單又有設計感,而強調不用鞋帶的Royal和Diesel或超後大花俏的Swear,滑板風潮的D.C鞋,以及重現一九八O年代風采的老將、滑板鞋的原祖品牌Vans〔俗稱志村鞋,當時《八時全員集合》的諧星志村健,常穿Slip In的Vans,新血輸正不斷急滾動,運作球鞋這塊版圖。

各行各業追求新鮮,喜歡流行的人無法忘懷球鞋所賦予的生活精神或態度,穿著Jordan第十一代或第五代鞋,就會想到當時球員空中飛人的猛勁。Bjork歌手首次穿Reebok Fury,當場鞋迷或歌迷大伙就猛找這雙鞋,Guns&Roses AXL穿的Converse Weapon系列特製鞋、Nirvana 的Kurt Corbain自殺時穿的One Star等,也是如此現象,好像穿著同款的鞋,就有同樣的能源或精神似的。

也許球鞋是流行的環節之一,但又不只於此。有人說由一雙鞋可以看人的性格。球鞋可能就像維他命藥丸一樣,吃了會有營養,不吃也不會死;吃了沒營養沒關係,爽就好;吃慣了,不吃就有點不習慣。愛球鞋的人有點像上癮的人,不吃雖不會死,但難受的快死。快樂可以簡單,可以複雜,也可有點簡單加上有點複雜,球鞋應該也是如此情節。


022-95161347814.jpg
〔你答對了嗎?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shcom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