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/01/03. 20:43 連載於網路《明日報》
2002/06收錄於《阿推製造,次文化尖叫》,尖端出版 ISBN 957-10-2533-X
No014-Under Cover
掩護高橋盾
圖+文=阿推
資料上寫著:高橋盾,桐生市出生,日期9月21日(921大地震嗎?)。這位高橋盾,是服裝品牌Under Cover的設計師,深受英國倫敦Punk文化嚴重影響,看著這些專題報導,開始想著有關理想和年輕歲月的種種。
首次接觸Under Cover,是在《POPEYE》這類雜誌中發現他出現頻率越來越高,而真正到Under Cover的青山店賣場,大約是1998年春夏左右的時節,也是自己覺得Under Cover最棒的一個系列,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成熟。
從邀請函的設計到限量發行的紀念品(是G.I. Joe玩偶大兵穿著他這一季的縮小版衣服),所有大大小小的細節考量,思考周密而完整。
服裝本身也是灰腸、灰腸的棒!(灰腸=非常2字說太快。)以街頭穿著(Street Wear)為主幹,牛仔衣、短袖T恤、長袖運動衫、毛衣、牛仔褲、襯衫,這些基本款的衣物,全部都可以拆下袖子,前後衣服兩片,或領子或背心,每個部位都可重新組合;舉例說,就是你如果買了襯衫、牛仔衣、毛衣等3款Under Cover的衣服,就可以重新組合成一件新樣子的衣服,也就是襯衫袖,牛仔的前面部份加上毛衣的背後,多種的組合方式,讓愛玩的人可以組合到自己最愛的樣子。
個人最推崇的是,在裡原宿頭目NIGO的Nowhere青山本店(就在Under Cover樓下),當時還有賣一塊牛仔衣背後那塊布,車繡著NIGO的品牌名稱,這塊布可用拉鏈連接Under Cover的牛仔外套前面那塊,成為一件超猛裡原外套,這兩塊在不同的兩家店販賣,酷否?
價錢後面的0多到眼花,貴得不像話,可是真的很特別。
會有這種合作現象,是因為NIGO和JONIO(高橋盾)在’95年就曾合作,2人關係密切,作品有互動影響得狀況,早年高橋盾和另一品牌VANDALIZE設計師一之瀨弘法,在文化服裝學苑學生時期就認識,當時的思想衝擊交流的Punk文化,讓日後的同好緊密結合在一起,如音樂重量級的人物藤原,明星如松岡俊介、大貫亞美(PUFFY一員)、一色紗英、小嶺麗員、永瀨正敏、淺野忠信等藝能界服裝界模特兒、設計師、平面設計師,所有流行相關人士,尤其是個性特別又怪怪感覺的人都和他有關。
高橋盾看起來也是酷酷的,又很難搞得樣子,常戴墨框眼鏡,甚至有很多人覺得他很GY,又高傲。
而臭屁的理由,也許是崇拜他的年輕人,視他為文化流行界的希望,缺乏原創又愛模仿的日本仔,非常渴望有一位英雄,而NIGO和JONIO就是「裡原」潮流所拱出來的代表人物之2。
青山還有另外一家店,也在2樓,是比巷子那家店還早開,大門不太好找,由於那一帶都是名品店,超高檔的集中地,所以散發出一股嚴肅安靜的氣氛(好煩!)
灰色系又隱密的半開放式水泥牆,加上透明挑高落地玻璃窗,裡頭是舊舊木頭質感地板,白色的牆,陳列著當季猛貨,光線明亮,從外面根本沒有招牌,只有入口,和玻璃窗子有Under Cover很小的字樣,室內放著怪怪的音樂,所有裝備,妥善地掩護著高橋盾的作品。
近幾季的Under Cover和外國噴漆街頭畫家KAWS合作,還有一幅可以兩面穿的概念,以及2000年壁紙式的迷彩女性套裝,也非常的特別。
總覺得這品牌非常有趣,這些年來的發展竄起速度也很快,回頭看台灣服裝界或各行各業,總覺得有「不夠」的感覺,企劃創意不夠、整合行銷不夠、資金不夠、人才不夠、熱誠持續力不夠、媒體配合不夠、內涵不夠。
而這些「不夠」,好像不太會發生在掩護良好的高橋盾身上。
▲Under Cover店卡。
▲FIGARO雜誌2001年10/5,也刊登了UNDER COVER作品。
▲BRUTUS Casa 2001年12月號,以三個跨頁介紹UNDER COVER’S New Secret Base,
圖片中可以看出高橋盾極具個人色彩的工作空間。
▲高橋盾在各大流行雜誌出現頻率越來越高,尤其這本〝母校〞文化服裝學苑出版的《裝苑》雜誌,
在2001年8月號,更是以大篇幅的報導精彩新作品。
▲2001年8月號《裝苑》,高橋盾2001—2002 AUTUMN AND WINTER TOKYO COLLECTIONS。
- Feb 01 Sun 2009 10:39
No14-Under Cover-阿推製造-次文化尖叫SUBCULTURE SCREAM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